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人大新闻 更多>>
· 区人大机关学习四中全...10-31
· 区人大常委会视察新村...10-17
· 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09-27
· 人大代表“把脉”城市...09-06
· 区人大常委会举行半年...08-13
· 区人大常委会举行首次...08-07
· 王自强在指导集士港镇...07-30
网上公告 更多>>
· 关于召开区第十七届人...11-04
· 关于召开2014年度...10-20
· 关于对我区新村建设暨...10-13
· 鄞州区人大常委会拟任...09-22
· 关于召开区第十七届人...09-19
· 关于举行区人大常委会...09-01
· 关于召开区第十七届人...09-01
人民代表大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人大会议人民代表大会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02-14 15:02:1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区人大办

201228在宁波市鄞州区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宁波市鄞州区代区长  陈国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7年到2011年的五年,是全区上下克难攻坚、争先创优的不平凡五年。五年来,面对严峻复杂宏观形势带来的新挑战,面对自身发展加快转型提出的新要求,区政府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纲领”,深入落实“幸福民生40条”,顺利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区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45.4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3.6124.9亿元,比2006年增长1.82.4倍;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8269.6亿元,是五年前的1.43.1倍;进出口总额达到127.6亿美元,其中出口95.8亿美元,年均增长20.8%17.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7%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73418631元,年均增长12.6%14.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1.1倍。

一、坚持克难求进,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来,我们利用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着力保增促调,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3.8:62.5:33.7,产业发展能力跃居全省首位。

产业结构层次整体提升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新建市级农业产业基地13个、粮食生产功能区20万亩、标准农田8.3万亩,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83%,“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全省第一,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并举,着力推动工业优化升级,工业经济“5+5”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工业总产值达到2557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多,五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4.7%26.4%,建成汽车电子及零部件、新型金属材料两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七大超百亿产业集群以城市化为依托,大力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1%,对财政收入贡献率达到35.6%城市商圈进一步形成,万达广场扩容提升,联盛一期、奥特莱斯、舟宿夜江、红星美凯龙等商贸综合体和一批星级酒店建成开业。现代商务业呈现规模效应,建成商务楼宇167万平方米,入驻商务企业1590家,属地注册率达到75%。文化创意产业加快集聚,软件企业达到460家,实现软件收入31亿元,动漫产量达到2.2万分钟,居全省第二位。成功举办梁祝爱情节和欢乐城乡游等活动,规范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创建为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区。

经济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五年投入科技经费5.6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109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进步示范区。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964家,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分中心达6家,获得各类专利2.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846件,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7件,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80个,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引进各类人才5万多名,院士、博士后工作站达到15。开展重大项目会战攻坚行动,五年完成工业和三产投资612906亿元,民间投资比重达到67%。加快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沿海中线、绕城高速、机场快速路等鄞州段工程相继建成,34省道石329国道五乡段完成改造,通途路西延、联丰路延伸段、龙观至溪口等道路建成通车,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0公里。新建扩建110220千伏变电所23座,改造农用低压电力线路206公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供电能力提高1.3倍。鄞东南沿山干河工程开工建设,甬新河鄞州段、姚江鄞东南调水、皎口水库加固改造、奉化江城市防洪等工程相继建成,85%以上居民喝上水库水。

产业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加快现代服务业“八大产业基地”建设,南部商务区一期建成使用,成为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创新128园区启明园基本建成,空港物流园区成为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落户我区,迪趣、乐盛等文化产业园项目顺利签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鄞州创新中心挂牌成立,鄞创孵化器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天童景区一期建成,梁祝、它山堰、环球城、桃源湾等旅游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中国南车宁波产业基地开工建设,“两中心、两园区”综合配套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五年引进产业项目355个,总投资2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产出规模超过570亿元。

二、坚持互动融合,城乡统筹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五年来,我们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现代新城快速崛起,镇村面貌不断改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率先进入城乡全面融合阶段。

城市功能明显增强着眼融入宁波大都市,编制实施城乡空间布局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城区分区规划和镇乡总规,修编完善一批专项规划和核心区块城市设计。推进新一轮城区开发建设,“十大功能区块”拆迁、招商和建设工作进展良好,五年投入建设资金700亿元,完成拆迁547万平方米,新增房屋建筑面积1400万平方米,城区面积扩大到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40多万人,新城区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优秀范例奖。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宁横路、金峨路、下应大道北段、钱湖南路、鄞州大道延伸段等道路建成通车,堇山东路、嵩江东路等断头路相继打通,宁波(鄞州)博物馆、气象科技馆及一批民办博物馆建成开业,网球中心、游泳中心等功能项目投入使用开展市容市貌和城市内河综合整治,推进城中村、城中厂改造,加强绿化亮化美化序化管理,城市核心区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完善城市型街道管理体制,新建城市社区37个。配合做好宁波东部新城、宁波国家高新区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工作。

镇村建设步伐加快持续开展“城镇建设年”活动,城镇功能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五年投入资金476亿元,完成镇区拆旧549万平方米、建新1312万平方米。扎实推进扩权强镇改革,下放服务管理权限40项,集士港镇列入市首批卫星城市试点,3个镇被列为省级中心镇。深入实施农村安居工程,累计拆除农村旧房419万平方米,建成农民新居5万余套,成为全省首个新村建设规模超千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超百亿元的县(市)区。优化镇村生产生活环境,新建公交首末场站30座,新开公交线路55条,行政村均通城乡公交,乡镇连锁超市、行政村放心店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城乡菜市场134家,创建省市全面小康村66个、环境整治村150个。推进欠发达村扶持工作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成立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强化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工作,推进滩坑、钦寸水库移民安置,完成青川乔庄镇援建任务。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和有序用电工作,五年投入节能节水改造资金4.5亿元,实施重点节能项目220个,166家企业通过省市清洁生产审核7个项目列入省市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基本完成铸造、油脂化工等行业改造整治,拆除改造燃煤(油)炉窑101台。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工程,滨海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使用,农村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工程基本建成。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畜牧业环境整治顺利完成,矿产资源开发和再生资源回收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生态墓葬覆盖到全部行政村,完成河道疏浚整治1700公里、河岸砌石157公里。大力建设森林鄞州,建立全国首个县级绿色碳基金,新增平原绿地1322万平方米、生态公益林9万亩,完成珍稀树种造林5000亩,创建市级以上生态镇村155个、森林村庄137个、环保模范单位76家,被评为省森林城市、全国绿色小康县,荣获生态中国城市奖

三、坚持普惠共享,社会民生事业实现全面发展

五年来,我们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深入开展充分就业区创建活动,五年开发就业岗位10.8万个,培训劳动力10.8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1.2万人,安排失业职工再就业2.8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到3.5%以内。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750家企业创建为“和谐企业”。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和待遇提升,率先实现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五年净增31.631.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211.1万人,农民住院、门诊医疗费补偿率提高到63%60%,老年人生活补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40180元。雅戈尔老年乐园建成使用,11家镇村老年乐园启动建设,“星光老年之家”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率先实施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累计募集慈善资金7.2亿元,发放各类救助金、慰问金10.8亿元,残疾人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主体结顶,整治老旧小区53万平方米,建成人才公寓11.7万平方米,落实农村大龄青年安置房7750户。

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率先实施中小学十二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鄞州经验”向全国推广,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能力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6%,五年新建扩建中小学52所、幼儿园31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成,成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社区教育示范区。推进新一轮农村(社区)卫生事业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区公共卫生大楼建成使用,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卫生服务站244家,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比重达到76%,门诊均次费用下降到53元,创建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省首批卫生强区。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初步形成篮球、网球、国际象棋三大赛事品牌,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婚检率、优生检测率均超过90%,荣获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先进区称号。妇儿、青少年、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获得全国先进。

区域文化创新成果显著。积极配合宁波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高标准创建为省示范文明城区,新增省级以上文明镇(街道)3个、文明单位(村、社区)18个,“和美家园”创建达标率达到75%。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评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得中国梁祝文化之乡、博物馆文化之乡称号。“星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基层文化站均达到省三级以上标准,城乡“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基本形成。成功举办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天天演”工程荣获全国社会文化项目类“群星奖”,五年获得国家级重要艺术奖项41个,5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扩建工程建成使用,区图书馆、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推进地方志修编工作,基本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任务。

公共安全管理得到加强深化“平安鄞州”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连续五年被评为省“平安区”、两次荣获省“平安鼎”。健全信访工作机制,领导下访接访实现常态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力度,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加强校园安保工作,刑事案件发案数持续下降。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基层监管网络,推进消防平安镇村建设,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五年实现“零增长”。“十小”行业整顿规范工作获得省级先进,成为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区和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区。实施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政策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应急管理,抓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推进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完善优抚安置制度。

四、坚持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焕发生机活力

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

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集体林权、非农建设用地、宅基地置换流转办法,完善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17个村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造,16个村完成村改居。加快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调整完善供水管理体制和房屋拆迁政策,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执法共同监管制度,推进建设用地表土利用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利用存量土地1.4万亩,消化转而未供土地2万亩,创建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完善企业扶持培育机制,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做久,新增上市公司7家,总数达到10家,年销售上亿元和10亿元企业达到37118家。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深化“信用村镇”创建,组建成立村镇银行和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新增金融机构及融资服务组织34家,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212亿元,比2006年增长1.6倍。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岗位设置改革和医务人员、义务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基本完成。

开放合作格局不断优化。坚持招大引强选优,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五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58家,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4119亿美元,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我区。与央企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中航国际、华侨城等项目签约落户,累计引进内资155亿元。推进外贸转型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升,新增市级以上出口名牌51个,新兴市场出口比重达到33%,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35家,产值达到39亿元。“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企业参与兼并收购力度不断加大,新办境外企业138家,注册境外商标361件,完成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6.4亿美元,与四川、江西等地的产业合作不断加强。外事、侨务、对台、海关和检验检疫工作对我区扩大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法治区水平不断提高。认真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及时报告和通报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全面实行政府领导领办建议提案制度,五年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400件、政协提案1382件。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村民自治、社区自治和村务厂务公开扎实推进,法律援助网络覆盖全区,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75个,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被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区。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依法制定修改清理了一批规范性文件。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健全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制度,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活动,率先实施清费减负政策措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深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调整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新建长丰、潘火等5个开发建设机构和中河、首南等2个街道。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工作,554项审批事项纳入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范围,98%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81890鄞州分中心、“企业百事灵”投入使用。围绕建设公共财政,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支出绩效考评等制度,强化非税收入、国有资产和政府负债管理,推进镇乡(街道)财政规范化建设,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公务用车、因公出境、公务接待等经费得到有效控制。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进历程和发展成果,凝聚着全区上下的心血与智慧,包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各界人士、驻鄞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外来建设者、投资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鄞州发展的海内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五年的艰苦探索和创新实践,凝成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积累的发展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科学发展是富民强区的根本出路,只有高点定位、加快转型,才能营造优势、跨越提升;改革创新是富民强区的根本动力,只有解放思想、思进思变,才能突破瓶颈、率先领先;统筹协调是富民强区的根本路径,只有内外联动、整体推进,才能持续发展、全面进步;民生幸福是富民强区的根本目的,只有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才能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改革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有效投入不足,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进一步突出,推进经济转型任务十分艰巨。镇村面貌与中心城区相比仍有落差,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还需继续增强。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难度加大,教育医疗、居住出行等民生事业发展还不能很好满足群众需求,城区垃圾中转站、公交综合枢纽场站及综合停保场、新城区幼儿园、区社会福利救助中心等民生实事工程,因土地制约、规划调整等原因,未能按时开工建设。社会矛盾多发频发,社会建设管理仍需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服务管理创新要继续加大力度,政府工作人员公仆意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对没有完成的民生实事工程,将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以及2012年政府工作

 

今后五年,是鄞州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阶段。综观国内外形势,一方面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浙江“三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宁波大都市框架全面拉开,我区正处在新型城市化加速期和新型工业化提升期,这些都为我们开创新局面、赢得新优势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国内以经济转型为标志的新一轮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自身原有发展优势正在逐步弱化,这些都将使我区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决不自满、决不懈怠、决不畏难,朝着既定目标继续大步前进。

根据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新一届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的战略部署,结合建设“三城三区”,按照“科学发展、创新创优、跨越率先”要求,紧扣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这一目标,抓牢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激发开放创新这一动力,突出惠民富民这一根本,大力实施发展质量提升、建设质量提升、文化质量提升、生活质量提升、生态质量提升“五大战略”,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着力打造质量新鄞州。

总的奋斗目标是:科学发展水平全省率先,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建成。

主要指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三产增加值比重达到4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10.5%;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要深入实施发展质量提升战略,牢固确立“经济转型、质量为上”理念,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以做大主业经济、做强实体经济、做优新型城市经济“三大经济”为重点,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力度,完善科技人才和区域创新体系,深化改革开放与机制创新,加快建设战略性大产业、总部型大平台、集群式大基地和优质化大项目,使产业层次更高、质量效益更好、创新能力更强、内生动力更足。要深入实施建设质量提升战略,牢固确立“城乡统筹、融合为重”理念,坚持城市化主导与城乡一体化互动,以区与市、城与乡、城乡基础设施“三大融合”为关键,扎实推进区域之间、组团之间、功能区块之间的有机互动和错位发展,联动建设品质新城区、特色小城镇和美丽新农村,使城市功能更完善、城乡形态更协调、公共服务更均衡、基础设施更完备。要深入实施文化质量提升战略,牢固确立“文化建设、引领为先”理念,坚持弘扬历史文化与提升现代文明互动,抓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这一契机,以公共文化、精品文化、文化产业“三大品牌”为依托,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使社会更文明、文化活动更丰富、文化特色更鲜明、文化体制更具活力。要深入实施生活质量提升战略,牢固确立“幸福生活、民生为本”理念,坚持兴区强区与惠民富民互动,以工作好、生活好、环境好“三个好”为目标,完善就业创业体系,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民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使广大群众对发展更认同、生活更幸福、归属更强烈、感觉更自豪。要深入实施生态质量提升战略,牢固确立“持续发展、生态为基”理念,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以省级生态区、森林鄞州、重点生态工程“三大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使发展更低碳、生态更优美、资源利用更高效、人与自然更和谐。

2012年是鄞州撤县设区10周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质量新鄞州目标,积极实施质量提升“五大战略”,坚持不懈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持之以恒强统筹、惠民生、促和谐,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在扩大有效投入、发展实体经济、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城乡联动、打造文化品牌、加强社会建设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0%,一、二、三产业增长3.5%10%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把实体经济作为区域发展根基,大力扶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支持企业做强主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始终坚持工业强区,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突出重大项目助推,引导企业加大主业投入,引进实施一批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加快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链,完成工业投入120亿元。突出新兴产业带动,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新兴产业,支持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促进临港工业集聚发展,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努力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突出优质企业引领,扶持发展“五十强、五十佳”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产业整合、兼并重组,推动优势企业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培育一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突出产业平台支撑,围绕“产业新城、城市新区”目标,以产业提升、设施配套、服务优化、机制创新为重点,不断深化两中心、两园区”建设,积极打造一批“特色园”、“园中园”,继续抓好中国南车宁波产业基地建设。整合开发镇乡(街道)工业区块,培育发展一批工业强镇乡(街道)。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创新政策机制,培育产业载体,引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提升服务业比重和发展水平。依托南部商务区做大总部经济,继续抓好商务招商和企业入驻工作,鼓励本土企业在区内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在我区设立地区性总部,加快南部商务区二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三期工程。依托产业集聚区做强新兴服务业,开工建设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科技园,建成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抓好创新128园区金谷园建设招商工作,大力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联动。依托空港物流园区做优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第三、第四方物流,引进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努力打造区域物流集散基地。依托城市综合体做精商贸服务业,加快建设联盛二期、宜家家居、斯玛特、乐购等商业广场,建成四明广场、深国投宁波印象城等项目,完善提升舟宿夜江、南部商务区水街特色街区,推进“中华老字号”一条街建设,不断增强商业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围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注重园区、镇乡、部门联动招商,强化重点外资来源地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发挥民营企业以民引外主体作用,着力引进一批业态新、体量大、辐射强的高端产业项目和新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深化与央企对接合作,积极引导鄞商回乡投资创业。围绕确保外贸平稳增长,深入实施外贸“树强扶优”工程,支持外贸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打造拳头产品、特色产品,鼓励总部型、龙头型外贸企业建立营销网络、扩大网上贸易,努力促进出口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外贸促进政策,加强出口企业引导和服务,健全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机制,进一步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服务贸易,积极扩大重要能源原材料、关键设备和智力服务进口。围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导鼓励有条件企业赴境内外投资收购、建立基地、开发资源,继续深化与国内各地的产业合作。

二、加快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新型城市化主导,按照“东扩、西拓、南延、北提升”思路,以空间拓展、内涵提升、特色打造为核心,着力建设现代都市新城区,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按照“一心二组团四板块”布局要求,开展全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完善城乡一体发展的规划体系,深化新城区8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和重点区块城市设计,启动陈婆渡、高桥等片区控规修编,完成鄞西片区概念规划,优化鄞东南片区空间发展规划,编制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和红蓝线整合规划,促进城乡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围绕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抓紧完善道路交通规划体系,启动编制全区快速路详细规划和石、宋诏桥等重点区域交通改善规划。着眼海岸滩涂利用、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优化城市功能形态围绕打造宁波城市副中心,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十大功能区块”,加快长丰、首南、石区块改造建设步伐,推进下应、潘火、中河区块开发建设和项目投运,抓好鄞州钢材市场搬迁工作,基本完成慧丰、湿地公园、滨江生态居住区拆迁任务。强化城市形象策划,精心设计城市建筑立面、景观绿化、标牌标识和户外广告,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建筑,塑造一批新的城市亮点。继续加大街景改造、管线下地、工厂搬迁力度,不断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开工建设首南东路、金达路、下应大道南段、宁南南路南延等道路,加快银行保险大楼和小新屋、陈婆渡、庙堰等城区菜市场建设,建成综合活动中心。配合做好宁波东部新城、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工作。

优化城市服务管理。着力打造“智慧城区”,强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和统筹利用,探索建立公共事务呼叫中心,加快提升城市智能化服务能力。健全养护作业市场化运行体系和城市常态管理机制,深化城市管理标准化创建工作,加快建设智慧城管平台,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区管理体制和城管执法机制,强化街道城市管理职能,鼓励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努力构建大城管格局。加强小区、楼宇物业管理,继续抓好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整治改造和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强化交通统筹管理,规划建设公交快速通行系统,抓紧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和公共停车场建管体系,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努力缓解“出行难”。

三、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千方百计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稳定,不断增强城乡融合推动力。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创建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市)区为契机,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作制度创新,大力扶持发展科技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新建一批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建成1万亩蔬菜水果基地。深入实施粮食生产“双千工程”,完成3.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任务,健全粮食储备体系,确保粮食供应安全。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流转机制,改造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完成2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信息服务,提升农业装备水平,积极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

促进镇村联动建设把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按照组团式、网络化要求,扎实推进集士港卫星城市建设和姜山、咸祥、鄞江、邱隘等中心镇培育,探索建立与现代小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体制,加快促进城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完成镇区拆旧120万平方米、建新160万平方米。创新新农村建设模式,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拆除农村旧房80万平方米,建成新村住宅120万平方米。以中心村培育为抓手,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农村邮站邮箱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和服务功能。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制度,支持有条件的村培植主导产业、盘活资源资产、发展物业经济,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深化全面小康“百村示范”创建活动,抓好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和村改居工作。完善扶贫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发挥“老促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扎实推进老区、山区发展和欠发达村扶持工作,继续抓好异地结对帮扶、钦寸水库移民安置等工作。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配合做好轨道交通、象山港大桥连接线、铁路北环线等工程建设工作。基本建成甬金高速鄞州连接线、机场路南延、明州大道横溪至东钱湖段等工程,动工建设南外环快速路、云林路、章水至横街、甬梁线鄞州段和宝瞻公路329国道至鄞县大道段改建等工程。完成大嵩滩涂围塘、城区河道调水工程,启动建设奉化江及姚江堤防加固、三溪浦水库维修加固等工程,继续抓好鄞东南沿山干河工程。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滨海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成鄞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抓好污水主干管网和收集管网建设,改造提升大雁桥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所3座,开工建设500千伏和220千伏2条输电线路,建成10千伏线路170公里。

四、努力增创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驱动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和服务环境,落实完善减负惠企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加快产业转型的体制机制,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促进国有资产流动盘活、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着眼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建立健全区域金融组织体系,引进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和新型融资服务组织,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加强民间融资监督管理,抓好城投债券发行工作,不断强化发展的金融支撑。着力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以重大项目为重点统筹抓好产业投资,努力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完善房屋征收拆迁政策和工作机制。深化扩权强镇改革,实施新一轮镇乡财政管理体制,切实增强镇乡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加强人口综合管理,深化优生促进行动和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建成人口家庭服务中心。推进镇村老年乐园建设,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完善老年人养老、教育、健康服务体系。强化妇幼保健,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优化外来人口素质结构,推进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享受和统筹管理。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建设用地分阶段权证管理制度,优化用地指标分配和亩均效益考核体系,强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挖掘存量用地潜力,努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认真落实节能降耗责任制,着力抓好高能耗企业用能监察和节能节水节材技改项目。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能效和环保标准,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坚决压缩落后产能,加快转移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制造环节。深化重点污染源专项整治,继续实施燃煤锅炉淘汰三年计划,抓好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以沿江、沿路、沿线绿化为重点,深入推进森林鄞州建设,开展生态镇村创建活动,实施“河道清淤、水质养护”工程,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努力创建省级生态区。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和管理方法,深入实施“品牌、专利、标准、设计”四大战略,引导企业加强专利开发、参与标准制订、推进品牌创建大力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0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深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科技与产业、产品与市场加速融合。加快发展科技金融,鼓励银行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金融扶持,强化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作用,着力推进企业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优化引才聚才兴才环境,完善人才创业创新扶持政策,推进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工作室等人才载体建设,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引进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促进人才、教育、科技、产业良性互动。

五、大力建设文化强区

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加大文化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

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倡导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时期鄞州精神,引导全区人民始终保持创业激情和创新活力。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文明街区、和美乡镇创建活动,深入实施乡风文明培育工程,争创省“文明县(市)区”。推进“公共文化明珠镇”创建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博物馆群运行模式,努力争创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和国有文艺院团改制工作。推行公共文化服务外包,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投资、运作和管理机制。开发应用广电综合信息网。加大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弘扬民族民间特色文化,推进地方文化精品创作,提高档案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举办好梁祝爱情节、王应麟读书节,开展庆祝撤县设区10周年等活动。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全面实施文创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等平台的集聚功能和品牌效应,大力培育发展动漫游戏、软件信息、创意设计、影视传媒、演艺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开工建设迪趣文化产业园、宁波数字媒体产业园和宁波中物工业技术工程研究院,继续抓好科技信息孵化产业园、软件动漫创意园、乐盛文化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环球城、城市摩尔、飞越时光等文娱综合体项目,着力引进培育一批优质文化企业和优秀文化人才,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依托地方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生态观光游、农家休闲游、名人故居游、体育健身游和红色爱国游,加快它山堰、桃源湾等景区建设,建成梁祝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完善天童景区开发运营模式,积极打造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切实发挥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积极创建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实施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抓好学前教育示范镇乡(街道)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深化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和幸福课堂建设,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职业学校新一轮基础能力建设,以提高就业技能、促进产业升级为导向,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规范提升民办教育。优化中小学布局和师资配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和合理配置,切实缓解城区入学压力。继续抓好鄞州中学、鄞州第二实验中学工程建设,完成区外国语实验小学、首南中学等工程。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力度,努力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

六、全面提高社会建设管理科学化水平

坚持民生优先导向,注重提高发展包容性,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幸福民生保障力。

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继续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开发和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积极倡导创业富民,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致富的倍增效应。深化“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强化各类保险制度转换衔接,抓好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推进社保“一卡通”建设。有序开发商品住宅,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落实促进居民消费政策,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积极鼓励养老、家政、健身、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办好第四届“商赢鄞州”系列活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强化市场价格监测监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救助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专项救助力度,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大力弘扬慈善文化,积极发展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抓好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加强重点优抚对象保障工作。

推进“健康鄞州”建设。制定完善“健康鄞州”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建立基本药物集中支付平台,深化处方点评工作,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努力减轻居民就医负担。建设区级预约挂号平台,构建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加大优秀卫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整体提升医技质量和服务水平。做好区妇儿医院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鄞州第二医院二期工程,继续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建设,扶持发展特色专科医院和优质民营医院。继续推进卫生强镇乡(街道)和健康镇乡(街道)创建工作。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重大传染病、职业病防控,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好全国女篮甲级联赛、国际网球挑战赛等赛事。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完善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积极创建全国“平安区”。发挥社会各方协同作用,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履行职能,继续加强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实施基层和谐促进工程,提升城乡社区自治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社区化服务”模式。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健全社会舆情分析、稳定风险评估和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领导干部大接访和矛盾联合大调解工作体系,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努力解决民生信访问题。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加强法律服务和援助。强化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抓好预防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校园安保等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区警务室和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落实科技强警措施,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和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完善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深化消防平安镇村和平安畅通镇乡(街道)创建活动,加强高层楼宇消防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好应急平台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

努力办好民生实事。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办好十件惠民安民实事。1、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把农村医保统筹区内住院有效医疗费用补偿率提高到70%2、开工建设首南第二小学和德培小学迁建工程,新建扩建镇乡(街道)幼儿园7所,新开办小区配套幼儿园6所。3、实施“天天”系列基层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农村娱乐活动中心100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00个、体育健身场所(路径)30个(条)。4、启动建设镇村老年乐园11家,建成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00家、残疾人阳光家园3家。5、新建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200个,改造镇村菜市场20个,建立镇级菜市场蔬菜、肉类流通追溯体系。6、新增平原绿地280万平方米,完成珍稀树种造林2000亩。7、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二期工程,整治老旧住宅小区40万平方米。8、实施新城区配电网智能建设工程,改造农用低压电力线路800公里。9、建成解放南路延伸段、福明路延伸段等连接老三区的骨干道路,新建改建农村联网公路40公里。10、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

 

加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考验,新一届政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全面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切实担当起推动鄞州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使命和责任。

着力建设创新创优的有为政府。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奋进的头脑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善于用新的理念、新的载体、新的措施破解难题、促进发展。积极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发展要求,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快建立健全便民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学习型政府建设,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努力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理论素养、业务水准和创新能力。大力弘扬优良政风,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强化科学民主决策,切实使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发展实际和群众意愿。

着力建设善作善成的高效政府。牢固树立服务是天职理念,深入开展“三下沉三提升”、“三干三比”等活动,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层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切实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继续抓好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和联合审批运行机制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工作,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提升政府网上服务功能。完善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引导和处置机制,提高网络问政能力。倡导立说立行、雷厉风行作风,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一线工作法等制度,切实强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努力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着力建设勤政廉政的为民政府。牢固树立艰苦创业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努力以自身良好形象来做表率、聚民心。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式,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防范控制政府债务风险,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深化公务消费制度改革,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完善廉效风险防控机制,狠抓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把廉政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强化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大力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使命,未来的伟业召唤我们开拓奋进。让我们在中共鄞州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勇于面对挑战,敢于迎难而上,善于改革创新,为开创鄞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网站!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问者